在2012年度教育管理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1年工作总结及本学期工作思路)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院长 杨秀英
尊敬的焦解歌书记、各位学院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2年度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教育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海南省教育规划纲要、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学院2011年教育工作,部署2012年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推进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就2011年工作总结以及2012年工作思路两方面作会议报告。
一、2011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是学院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办学,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发展目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完成发展规划编制。《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并下发实施。与之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文件的编制也已完成。
2.确定发展总体战略。根据《规划》精神,对学院今后发展目标进行了量化,提出了实施十大工程的总体战略,对学院发展方向、规模、特色作出了理性直观的表述,正在积极推进。2011年完成航海技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任务的50%,将在今年4月份依计划全部完成,并取得培训资格许可证。云龙校区建设已取得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建设用地批准。2012年元月2日已向海南省交通部门申报汽车维修与驾驶培训基地,目前正在建设中。2011年在第七届泛珠大会上签署的太阳能水文洪涝灾害系统项目南昌市专家局已组织专家考察,第一阶段验收已通过并取得了江西省政府拨付资金15万元人民币。
3.规范管理再上新台阶。根据上级相关精神,修订、下发了《海南科技职业学院理事会章程》、《中共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海南科技职业学院行政管理工作业务流程》3个规范性文件。
4.成立质量管理部门。学院成立了质量管理办公室和行政审批中心。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质量。航海学院质量管理培训正在结合上一学期运行进行验收培训。
(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1.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21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86人,占专任教师26.8%,具有副高以上职称79人,占专任教师24.6%。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政府津贴的5名,有博士7名,学院近2年来培养本科生老师读研究生30多名,培养研究生读博生6名。
2.初见成效的名师工程。2011年6月,我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2011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评选中被评为“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2011年5月,软件学院郑兵、顾逢润带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总决赛,获得第一名;2011年6月,我院化工学院王睿、吴际川、闫浩获得主讲的“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荣获海南省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组第一名;2011年7月,经管学院胡竞男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全国职业院校“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荣获二等奖; 2011年11月底,我院韩惠敏老师参加海南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得小组第二名,全省三等奖。
(三)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学科专业数量增加。一年来,新增专科专业4个,学院现有专科专业34个,以理工为主,文、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框架已基本形成。
2.学科专业质量提升。2011年6月,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程,被海南省教育厅评为“2011年海南省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学院为鼓励专业精品课程教材开发,出台了鼓励精品课程教材开发观摩、摄像、制作、出版的政策,每出一本学校支持6万元。学院有十二个职业证书项目获得海南的主管单位赋予发证资格,有9个专业技能培训项目获得许可。
(四)学术科研取得显著成效
1.科研工作态势良好。学院科研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学科专业建设进行,建立系所合一的教学科研体系,现已成立了6个研发中心:分别是天然产物与精细化工研发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电子信息应用研发中心、太阳能研发中心、物流技术研究中心。这些研发中心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科研和成果转化任务。2011年学院有2个赣琼教育合作项目签约,分别是南昌航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与海南科技职业学院联合研发太阳能水文洪涝灾害监测系统项目和南昌航天科技集团与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模具加工项目。2011年全院教师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及三大检索发表8篇;出版教材专著6部;省级以上立项课题8项;省级以上课题结题8项。
2、科研获奖成果档次提高。2011年,张敬畅、曹维良论文《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in solar cell of poly(3-octylthiophene)/cadmium sulfide nanocomposite.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被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11,95,483-490.期刊收录;《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olar cell of poly(3-hexylthiophene)/Fe N/titanium dioxide nano-composite material.》被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72(2011),220-226.期刊收录。学院多名教师集体编写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3D电脑艺术设计英语》是海南省教育厅英语类特色教材建设项目。
(五)人才培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学院根据所设专业,组织人员对就业形势进行了调查,并与多家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以南方及沿海发达地区为重点开发用人市场。学院重点推荐了海南籍毕业生在海南省企事业单位就业,结合海南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建设的专业优势得到了体现。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合作教学实习基地,学院每个学科门类建设了学院实验实训基地;拥有省内外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与就业及定向培养单位260家;先后与省内外12家精密件加工制造业、39家星级酒店、6家航海公司、29家旅游管理公司、6家模具加工企业、3家石油化工公司,与药业、汽车制造业、海南英利新能源、昌硕科技、海南华塑石化、中铁富服务等100多家省内外企业签定校企合作与定向培养协议。英利、华塑石化、昌硕、精密加工业等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对学院学生培养工作赞不绝口,称学院开办的专业,真是给企业“雪中送炭”。学院坚持建设一个专业拥有一个企业或一个以上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定向培养,让学生到这些企业参加实践技能锻炼,这不仅提高了学生适应市场的综合能力,也为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提供了专业对口机会。我院毕业生通过用人单位的评价,认为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普遍优秀。
2.学生竞赛再创佳绩。学院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注重产、学、研、用一体化,注重启发、技能与创新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国家级、省部级各项专业技能竞(比)赛中,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参加省区、部级、行业、社会、国际比赛获奖的师生近两年有120余人次。2011年5月,我校软件学院燕凯、魏鸿、万骥代表海南省高校在北京参加教育部牵头行业主办的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获得团体第一名,单项个人冠军。2011年8月23日海南省举行的“2011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上,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是唯一一所参加教育部技能大赛获得奖项的高校。我院学生参加2011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在全省18所高校排名第一。非统招学生参加全国统一考试,2010年和2011年共获得各科成绩省状元200余人次。
3.招生形势喜人。学院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和海南省教育厅招生政策,坚持招生工作做到“六公开”、“六不准”、“六坚持”、“六监督”,提高招生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我院生源数量充足,质量较好,第一志愿上线率和报到率较高。到2011年,招生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
2011年9月18日统计,统招生计划2300人,除国际合作专业没有向省外上专业号码的300个指标。报到率达78%。统招生到校报到1788人,非统招定向培养生694人,报到总人数2482。统招生计划不含中外合作专业指标300名,由于2011年省外没有标代码,收费标准在2011年9月22日批准下文。
4.中外合作办学有新突破。经省厅批准学院举办的中澳合作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获准首届招生,迈出了走向国际合作办学可喜一步。学院出台了英语教学的鼓励政策,专业教师用英语教学专业课,提高40%课时费,制定2012年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教学计划并开设旅游管理示范班。
(六)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党建思政工作扎实有效。院党委设立了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党校、纪检监察室、团委等部门,下设有8个基层党总支。整个学院做到了党的基层组织覆盖全院,党各级组织健全、设置合理、规范。党委成立以来,按照中组部提出的“均衡发展,适度增长”的原则,共发展教职工党员207人,学生党员185人。2011年11月30日,学院通过了省委教育工委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校长兼任党委副书记,学院坚持党委领导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理事会决策下的校长负责制。
2.民生工程务实推进。学院对每位符合参保条件的教职工购买五险一金,进一步提高了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解决了教职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2011年学院所有行政、教辅、教学岗职工、根据个人岗位职责进行绩效考核量化评测,按照得分发放绩效考核工资,极大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安全稳定再立新功。学院办学以来一直坚持把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培养“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全面素质人才为目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在学习中培养人,在生活中感动人。由于学院制度健全、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全院齐抓共管,创造出“八无”学校。即:(1)无发生危害国家安全事件;(2)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3)无发生重大火灾事件;(4)无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件;(5)无发生教职工腐败现象;(6)无发生群体治安事件:(7)无发生师生聚众上访事件;(8)无发生师生非正常死亡事故。办学四年学院没有死亡一名学生,没有一名学生发生重伤事故,为和谐校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社会声誉进一步提高。在2011年依法办学自查年检中获得省教育厅考评组的好评:(1)三套班子团结和谐,有很强的办学治校能力,把学校作为事业来办,学院一年比一年好;(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掌握办学方向,依法办学成绩突出,招生非常规范,财务账目很清晰、很规范,法定事项认真、及时完成;(3)党建思政工作和谐校园建设做得很好,7000师生都没有出现大事故;(4)内涵建设成绩显著;(5)社会影响很好,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工科优势特色明显,有很好的影响。
二、2012年学期工作思路
本学期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具体落实学年度工作思路,在狠抓落实、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上下功夫,在提高质量、发展内涵、打造特色上出成效。为接受与顺利通过专科教学质量评估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规范管理
1.推动《规划》实施。按照学校一个主规划、三个配套规划的精神,全面实施十大工程战略目标。继续完成航海技术实验实训基地、汽车维修与驾驶培训基地、酒店管理实训中心、普及双轨系统实践教学基地、观光农业与旅游管理生态园实验实训基地、生物柴油生产新技术基地、太阳能生产基地、万人校区、康复中心等工程,实现无界化人力资源管理。航海技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2月份最为紧迫的工作任务要努力完成。
2.按章规范管理。贯彻学校理事会、行政、党委三个议事规则精神,认真按章办事,实行规范管理。优化行政架构,全院实行教学长、总务长、财务长“三长制”。全院行政人员把控在100人内,后勤安全、宿舍管理由科吉力物业有限公司,理事长直接管理。
3.确立学校体制。进一步完善理事会、院行政、党委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切实落实党委领导监督理事会决策的校长负责制。做到理事会科学、民主、集体、社会参与、依法决策,院长(院行政)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党委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
4.做好校区功能整合。按照发展规划和学院现状,认真思考论证2个校区的功能布局,整合资源,确保学校教学资源充分合理地发挥作用。
(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平台,构建人才高地
1.按照学校发展需要,适当增加教师数量,特别是增加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数量。今年要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和研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通过引进和培养提高,增加博士研究生3—4名、高级职称人才及硕士研究生50—60名。要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今年暑假,有计划有组织安排60—80名教师到企业工厂参加实践培训,帮助这些教师了解和掌握职业岗位技能,提高技能训练项目设计和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双师型”教师;要加大“名师”培养力度,面向国内外引进行业、社会高技能人才,并遣派一批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企业、厂矿进修培训;要继续鼓励中青年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造条件,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报考技师资格证书,并做好相关工作,争取有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使我院具有高级技术职务和资格证书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30%和40%。
2.制定教师引进和培养计划,严格把好进口关,保证新增教师质量,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落实培训经费,妥善解决教师参加培训的待遇问题,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能准确把握高职教育规律,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3.加大教学团队建设力度。在现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基础上,整合全院资源,以学科群、跨院(系)组建6个校级教学团队。积极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教学团队,力争在数量上、层次上有新的增长和提升。
(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打造核心竞争力
1.加大学科专业建设。确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整体工作的指导思想,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群规划和建设。进行院(系)专业的调整整合,进一步加大已获批的2个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认真做好新增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申报工作,实现数量上的增加与建设质量上的提升。学校将评选出6个校级重点学科、10个校级特色专业、20门校级精品课程,加大投入与建设的力度,从中筛选条件好的推荐申报下一轮省级重点学科、省级乃至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保证建设一个专业拥有一个企业的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模式保证每个专业都有技能培训资格。船员、轮机四小证、驾驶培训等是2012年2-5月份重点工作,务必完成。继续普及其他专业培训资格的许可,对没有启动的十二五规划项目,分管领导要认真调查研究,通过民主讨论形成可行性操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十二五规划分学期进行检查整改。对2012级教学计划采取3年1800课时,其中“小先生”上课200课时;对英语、语文、会计基础、计算机基础、数学以及无纸化考试的课程采取闭卷考试,其他课程采取开卷考试,开卷考试课程满分90分,其中卷面满分60分,实践论文满分20分,图书馆网络平台学习满分10分。创新我院管理特色,实现从2009年开始倡导的实践教学占50%的工作目标。成立研究所,研究所所长由院长担任,常务副所长由教学长担任,副所长由副处级、处级及以上干部担任,成员为教研室主任;研究所主要为精品课程开发服务,为管理建立工作流程。
2.做好新增专业申报。今年要申报新增普通专业4-6个,并力争全部获批,提高新增专业实验实训与培训工作质量。
(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强化内涵建设
1.加强实验室建设。继续投入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更新、建设一批现代科技含量高、工程技术氛围浓、教学科研功能齐全、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明显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保证每一个专业建设第一年内取得专业技能培训培训许可。
2.提高信息网络平台使用率。学院率先建立信息网络平台,鼓励全院实行信息网络化管理,合理分解行政、图书馆、教学、学生网络使用光纤兆量,提高使用率,实现现代化、数字化高水平的目标。
3.加大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与制订与培养目标相符合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和实施办法。
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进行教育管理,加大教学督导力度,充实校、院两级督导队伍,完善督导制度,完善与制订督导评估质量标准,将督导工作列入教学质量平台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收取记录,以便教育管理体系运行实现。
继续完成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模式管理国际化水平工作,保证模式管理可复制。组织人事部门共同完成培训方案的制定,保证2012年教职工培训学分制管理顺利进行。
4.做好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准备工作。以迎接教育部专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将这一主线贯穿于全院各项工作之中,各院部、处室对分项管理要严把质量关,全院各部门齐抓共管,质量管理部门制定评估业务流程,确保评估取得成功。
(五)以科研开发为标志,提升综合实力
1.加快科研开发力度。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学校科研力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优秀科技成果和学术成果。
在现有省部级社科基金立项的基础上,争取在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上有新的突破,做好省级科研项目立项申报工作,鼓励奖励在省级以上尤其是三大检索(SCI、EI、ISTP)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实现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突破。
鼓励教职工承担省级部级科研工作,以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教职工对外合作科研,与名校合作科研,着力推进精品教材开发。保证每一个专业必须实现一本精品教材开发的目标。加大产学研用结合力度。
2.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建立教学院系与科研机构合一体制,形成团队合作与自由探索结合、学科交叉整合的研究体系。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加快科研基地建设。加快科研平台和科研基地的建设,整合科研力量,进行协同攻关。各教学院系组建1-3个科学研究基地,相关院系联合组建2-5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基地。
(六)以招生就业为抓手,提高社会声誉
1.做好招生工作。精心组织、科学策划,做到规范、阳光、诚信招生,确保招生工作高报考率、高录取率、高报到率、高稳定率,确保多层次招生计划的圆满完成,确保招生全过程的零违规。招生人员要积极宣传学院优势和特色,积极宣传专业师生各项技能比赛荣获荣誉的情况。调整招生考核方案,专任教师、辅导员每年完成招生任务5名,享受每生每月校长基金30元,按所招新生计算;行政工作人员每年完成招生任务10名,享受每生每月校长基金20元,按所招新生计算;招就办工作人员每年完成招生任务30名,享受每生每月校长基金10元,按所招新生计算。招生包干经费及奖惩办法按照当年招生协议书、承诺书决算。
2.加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力度。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教育,加大校企合作订单教育力度,进一步拓宽就业途径,加强就业网点建设,做好选聘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高校毕业生服兵役项目的推荐工作。开展创业教育,鼓励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实施“双证”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我校几大培训基地优势,开展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增强“职场”竞争力。
3.做好就业评估准备工作。省就业办拟于今年下半年对全省高校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要认真做好迎评准备工作,确保以优异成绩取得评估胜利。
(七)以提高师生福祉为目标,落实民生工程
1.加强后勤服务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继续落实学生食堂卫生、菜价、菜量检查工作,确保师生用餐卫生、放心。保证菜价与海大、海师大一致的标准。
2.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严格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的评选、发放程序。做好国家“两奖一助”、“大学生城镇医保”、“应届毕业生义务应征入伍国家补偿学费”、“全体在校高校生年内免费体检一次”、“贫困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学生平安保险的理赔”等服务工作。强化为学生服务意识,规范对学生行为规范服务流程。
3.落实好民生工程。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工资、劳保、福利待遇。坚持履行教职工养老保险。为青年教师解决住房问题。
(八)以党建思政为保证,构建和谐校园
1.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党建思政工作方式,提升党建思政工作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做好党委换届准备工作。加强廉政建设,对学生举报调查取证,发现一起通报处理一起。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爱祖国、爱海南、爱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建设好网络、板报、广播等思政教育平台,构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落实好上级“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和精神,继续实施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社团管理及社团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结合专业创新管理实际宣传,开展好“人文社科讲坛”等各项思政教育系列讲座,多形式、多渠道、多方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3.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出台干部考核、任免、竞聘等规定文件,积极探索部分中层党务干部和业务干部岗位实行竞聘制试点,以选拔更多优秀青年干部,使干部选拔制度更加公开、公平、公正,让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干部选拔,充分发挥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4.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各院、部、处室领导对重点工作、难点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动议案与方案,做到实施得力,执行见效。高层领导战略思想要有高度和数量。中层领导工作要理性,组织人事部门要积极组织选人、用人。对人才选拔“四评一看”:群众评选干部,跨部门之间的干部评选,被服务者评选,党员评选干部,看上级领导对下级的评价。
培养院、部、处正处干部,提高处级干部解决难点问题的水平,通过分权提高科级干部的执行力。
5.科学管理、决策正确。上级对下级可以越级调查、不要越级执行,下级对上级可以越级汇报,防止中层干部工作失误,为跨级领导提供信息,以便上级领导及时解决,工作过程原始、及时、公正、公开;行政审批中心严格按照业务工作流程履行业务工作;财务部门对全年财务费用进行二级分配,合理分配。认真调查、科学研究、民主讨论、社会参与、会议决策,保证战略思想决策正确。
6.加强安全稳定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综合治理,做好“六五”普法的启动工作,健全和完善维稳、综治、信访工作体系,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好人防、物防、技防、安防措施保障有力,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完善安全维稳方案,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全校上下要以新的精神风貌,创新思路,锐意进取,务实工作,为建设一流的民办院校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
以上请各位领导认真审议。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杨秀英
2012年2月23日
201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