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夏季,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扎根一线,紧扣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研学实践、促进乡村振兴等方向,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挺膺担当 躬身实践”专栏,将全景展现学校师生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生动风采。
2025年7月1日上午,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们前往海南就业驿站定安龙湖站开展就业推广活动。通过就业政策宣讲、科技农业调研双主线,推动青年人才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团采用“双分队”工作模式,第一分队由学生麦富成带队,在海南就业驿站定安龙湖站站长曾维业及工作人员许先的帮助下,开展“就业赋能助振兴”主题宣传活动,发放就业招聘信息宣传单,向镇民讲解就业推广科普宣传资料与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手册。第二分队由学生姜天朔带领,深入环城西路沿街商铺和居民区,通过问卷调查精准掌握村民们的就业需求,了解脱贫户和留守人群的就业困境。活动累计发放就业宣传资料200余份,覆盖民众1000余人次。
实践团成员了解到,2022年5月,在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指导支持下,海南首家就业驿站乐东黄流站成立。目前,全省就业驿站达200余家,免费提供就业咨询、求职登记、信息发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动关系调解等公共服务。海南就业驿站定安龙湖站截至2025年,已累计对接登记182家企业,成功获取1190个就业岗位。通过龙湖镇就业驿站实现上岗的群众达221人,包含灵活就业人员以及稳定就业人员。
实践团成员们在与海南就业驿站定安龙湖站站长曾维业的交流中了解到,就业驿站的日常工作流程颇具系统性,每日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岗位信息,并与企业展开深度对接,再借助线上求职交流群与线下岗位信息公示栏,将就业岗位信息精准传递至群众手中。同时得知,龙湖镇常住人口约两万人,当地就业形态呈现鲜明特点——以灵活就业为主、稳定就业为辅,不少居民选择在镇上自主创业。“年长的阿公阿婆也倾向于通过灵活自主创业的方式获取经济收入。”曾维业站长说,龙湖就业驿站的工作重点聚焦于下乡宣传,通过这一方式有效激发群众的就业积极性。
为了更深入了解就业驿站的实施成效,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龙湖菇园产业园。龙湖菇园产业园作为龙湖镇重点就业基地之一,为龙湖镇及周边地区提供超300人就业岗位,直接或间接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推动地区就业规模增长与结构优化。就业驿站的设立有效提升了龙湖镇就业率,以“家门口就业”的温暖模式,让闲置劳动力焕发活力。这不仅是解决就业的务实之举,更是凝聚民心的民生工程,让政策红利转化为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实践团指导老师陈坤表示,此次“就业赋能助振兴”就业推广实践活动虽已落幕,但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脚步永不停歇。实践团以脚步丈量龙湖镇的土地,用知识搭建就业桥梁,让政策春风拂过每一位镇民的心间。从就业驿站的宣传讲解到街道巷陌的资料发放,从政策解读到实操引导,师生们将所学融入基层,让青春在乡土中绽放光彩。
返程途中,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次三下乡实践,更是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既为龙湖镇注入就业活力、拓宽文化视野,也让海科大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深刻理解“振兴”二字的分量。通过此次调研,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既需要技术赋能提升产业效能,更需要政策搭建起连接群众的桥梁。未来,实践团将以此次经历为起点,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海南自贸港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校团委 供稿)
实践团成员们为镇民讲解就业宣传知识。
实践团成员们为镇民介绍就业相关信息。
实践团指导老师张烨鑫与就业驿站工作人员许先进行就业政策的交流。
实践团指导老师陈坤为成员们讲解产业链。
实践团成员们与龙湖菇园相关产业人员进行交流。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龙湖菇园参观学习合影留念。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龙湖菇园参观学习结束后合影。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海南就业驿站定安龙湖站合影。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海南就业驿站定安龙湖站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