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夏季,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扎根一线,紧扣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研学实践、促进乡村振兴等方向,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挺膺担当 躬身实践”专栏,将全景展现学校师生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生动风采。
2025年7月3日,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定安县龙湖镇农贸市场,开展“净美龙湖,分类先行”环境卫生科普行动。此次活动聚焦市场商户、摊贩及周边居民,通过“科普+实践”的方式,助力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农贸市场作为民生重要窗口,其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乡镇形象。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志愿者清理市场垃圾,解决卫生死角问题,改善市场面貌。
面对市场人流量大、垃圾散落和垃圾分类意识不足等问题,实践团成员们采取“宣传+实干”模式,发放《环保与分类指南》宣传手册并结合现场讲解互动,普及垃圾分类标准与环保知识。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为榜样,激发居民维护环境的积极性,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周边居民。实践团成员高艺桐在干货摊前停留,将《环保与分类指南》宣传手册递给一个好奇的小男孩和他的妈妈。“瞧,花生壳属于厨余垃圾哦,可以变成肥料种出更香的花生!”高艺桐指着图画,声音轻快。小男孩眼睛一亮,立刻举起手里刚吃完的花生:“妈妈,壳壳丢绿桶!”妈妈笑着点头:“好,好,回家妈妈就教你分!”旁边议事的居民们,原本正忙着,听着实践团成员姜天朔的科普“分类干净了没异味,苍蝇少了生意更旺”,他们若有所思地接过手册:“是这个理!以前烂菜叶和果皮都混着扔,味儿大还招虫。要是大伙儿都能按这法子分,咱这市场可清爽多了!”他们边说边将手册拿在手里仔细观看。看着孩子跃跃欲试的笑脸和居民们认真的神情,成员们意识到知识的种子和改变的意愿,正在这充满烟火气的市场里悄然生根发芽。
科普宣传贯穿活动全程。志愿者分组在市场出入口、摊位区、休息区等人流量大的区域,向过往群众发放《环保与分类指南》宣传手册200余份。在发放过程中,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传单内容,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的标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区分方法,以及正确的投放方式,并着重强调环保对健康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面对群众提出的疑问,志愿者们一一进行解答,通过互动加深了大家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志愿者们还按照划定区域展开清扫,对区域内的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在清扫过程中,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将收集到的垃圾初步分拣,装入对应标识的垃圾桶中,这一实际操作过程也成了对居民最生动的垃圾分类示范。
此次活动共清理了约800斤生活垃圾,多处卫生死角被清除,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200余份宣传单的发放实现了区域覆盖,面对面的讲解示范让群众对垃圾分类知识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加强了居民们的环保意识。部分商户表示,今后会更加注重摊位卫生和垃圾分类。
“志愿者们在活动中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实践能力,通过此次活动,他们对乡村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热情进一步增强。志愿者们身体力行的清洁行动和热情的宣传,在群众中引发了积极反响,有效带动了居民自觉维护环境、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实践团指导教师张烨鑫表示,未来,实践团将持续关注龙湖镇及类似地区环境治理需求,深化校地合作,拓展服务内容,推动环境卫生科普活动常态化、品牌化,为自贸港美丽乡村建设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校团委 供稿)
实践团成员们分区进行垃圾清扫。
实践团成员向商户科普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侯秋平老师对街边商户讲解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实践团成员为群众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并进行解答。
实践团成员们与摊主探讨环境保护话题。
实践团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