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夏季,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扎根一线,紧扣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研学实践、促进乡村振兴等方向,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挺膺担当 躬身实践”专栏,将全景展现学校师生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生动风采。
2025年7月1日下午,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开展以“探花遗泽润乡土,文化赋能助振兴”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由校团委组织的乡村振兴实践团8名同学通过实地探访清代海南唯一探花张岳崧故居,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注入青春智慧。
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具有独特价值。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成为各地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张岳崧作为清代海南唯一的探花郎,其故居不仅承载着个人传奇的生平故事,更凝聚着地域文化的精髓,是高林村乃至海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
此次实地探访以张岳崧故居这一重要历史文化载体为核心,重点关注故居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其在乡村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以及对乡村振兴的潜在推动作用。为了让参观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团队在前期做了充分准备。考虑到张岳崧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实践团提前搜集了张岳崧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以及故居的建筑风格、历史沿革等资料,并制定了详细的参观计划,明确了参观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如故居的建筑特色、文物保存状况、文化展示方式等。
当天,实践团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走进了张岳崧故居。故居坐落在高林村静谧的角落,古朴的建筑风格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一踏入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镌刻着岁月痕迹的青砖黛瓦,屋檐下的雕花虽历经沧桑却依然清晰,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在讲解员刘碧的引导下,实践团依次参观了正屋、书房、偏房和礼堂等区域。正屋内陈列着张岳崧的画像、生平简介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让实践团对他的一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书房里摆放着古朴的书桌、书架,书架上还留存着一些泛黄的古籍,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张岳崧在此潜心治学的场景。在礼堂中,实践团成员们端坐着,认真观看关于张岳崧家风家训介绍的视频,感慨着张岳崧家风家训的精神影响深远,造福了子孙后代,一代代流传着。活动中,实践团聆听讲解员刘碧的讲解,仔细观察每一件展品,不时向讲解员刘碧请教,探寻故居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张岳崧故居是高林村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村里一直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乡村文化名片,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接待游客等方式,传承和弘扬张岳崧的文化精神,同时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刘碧介绍。
此次探访张岳崧故居,实践团成员们触摸到乡村历史文化的脉搏,更在青年心中播下了传承文脉、助力振兴的种子。青砖黛瓦间的历史回响,与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碰撞出思想火花,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到:历史文化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的“活资源”。同学们纷纷表示,张岳崧故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积极宣传张岳崧故居的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历史文化遗产。
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故居的飞檐,这场兼具文化体验与实践思考的活动落下帷幕。但对于参与其中的大学生而言,这并非终点——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对乡村发展的关注,已悄然融入他们的认知与行动。未来,这份源自实践的感悟将转化为更具体的行动,让张岳崧故居所承载的文化力量,在青年一代的接力中持续焕发新生,为高林村的文化振兴之路添砖加瓦。(校团委 供稿)
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刘碧介绍张岳松故居概况。
张岳崧故居庭院铜像。
实践团成员们在观看张岳崧家风家训故事视频。
实践团参观张岳崧故居并合影留念。
活动结束后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