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院校数学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职业本科院校数学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王师,杨静(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口,571126)摘要:针对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的数学类课程偏重理论教学,侧重单向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教学内容深奥难懂,学生求知欲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保基础,重应用”的原则,力求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向学生尽可能多地传授有用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类课程知识有基本的认识,获得适应未来专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数学的应用,优化课程结构,讲授方式多样,考核方式多元,突显数学类课程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关键词:职业本科;数学类课程;教学方法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sof Mathematics Coursesin Vocational UniversityWANG Shi, YANG Jing(HainanVocational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ikou571126, China)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courses of ordinary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uch as the emphasis on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the emphasis on one-way teaching,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esoteric and difficult teaching contents, and the lack of students' thirst for knowledg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keeping the foundation, emphasizing the application", and tries to impart as much useful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s possible to the students during the limited teaching hours,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al course knowledge and acquire the knowledge suitable for the futu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emphasizes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optimizes the course structure, offers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es method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mathematics courses in professional course learning, and achieves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Keywords:vocational university; mathematics courses; teaching methods0引言随着我国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职业本科高等院校孕育而生,不同于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职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特点等上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培养出的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正因为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不同,基础理论教学方法自然也存在不同,数学类课程是职业本科理工科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数学类课程不应过度追求理论教学,应以理论知识适度够用为主,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类课程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可以建成高品质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数学类课程。数学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具有内容理论性强、定义定理繁多、公式复杂难懂、理解难度大、计算要求高等特点,学生普遍存在胆怯学习,学习情绪不高的弱点,尤其是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是调动不起学习热情,存在严重的畏惧心理,教师教学质量不高,职业本科院校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改革创新教学方式,结合课程类型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学习目标[1-2]。数学类课程理论性过强,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入实验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5]。本文针对数学类课程本身存在的主要特点,结合普通本科院校数学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保基础,重应用”的原则,职业本科院校在数学类课程教学上,从课程内容选择,课程讲授方式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以此去适应职业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突出职业本科教育的特色教育教学。1普通本科院校数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1数学类课程授课内容偏重理论普通本科院校理工科类专业均开设数学类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相比中学数学,大学数学课程在难度和深度上均有较大提升,层次不同的学生数学基础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的数学类课程教学并未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问题,授课内容依照选定教材的章节顺序讲解,虽然教材的章节是由浅入深的方式设置编排,但是教学内容仍然侧重学科理论知识。大学数学课程严格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中学数学基础,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就很难在课上听懂,如高等数学课程要求学生有初等数学基础,若对函数部分知识理解不清,则很难理解后续的微积分内容,对于微积分内容,普通本科院校偏重理论讲授,课上罗列一堆定义、定理、公式,变相加大了学生对抽象复杂符号的理解难度,教学质量难以得不到保证。一是课程中有些定理的证明过程复杂、抽象,教学花了大把时间证明定理,最后学生理解困难,教师调动不了学习兴趣,存在教与学脱节的问题,学生对课程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目标达不到。二是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占绝大部分课时,实践课时较少或没有,普通本科院校的数学类课程缺乏实践环节,课堂以理论授课为主,做练习题为辅的形式进行,即使有实践课时,也是做做题或学习使用数学软件实践,如MATLAB、LINGO等,即使使用了数学软件辅助实践,也就是课本知识的再验证,本质上还是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标。三是课程学时有限,理论知识做不到完整讲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理论知识讲授不完整,内容设计衔接不上,学生理解掌握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生学业压力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反感度也随之加大,教师授课难度也随之加大,最后是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质量下降。1.2数学类课程授课方式侧重单向对于数学类课程的教学,多数普通本科院校主要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单向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师课上虽然使用信息化教学,但是教学过程仍然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教师仍然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没法发挥主体作用,数学类课程本身就存在抽象难懂的特点,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到枯燥难懂,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与人才培养方案严重脱节。现如今,互联网教学资源丰富,获取渠道畅通,学生完全可以获取到更多更全的教学资源,与传统课堂理论教学形成鲜明对比,纯粹地单向理论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满足不了学生对课程专业需要,而且无法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学生容易在课堂上犯困,难以专心致志地学习,更是出现学生课堂上玩手机、听音乐的现象,教学效果更是不理想,人才培养不达标。1.3数学类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大学数学类课程是理论性强的课程,对数学的基本定义、方法、思想等内容有较大的要求,课程理论知识结构完整,强调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注重检验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与记忆,通过传统笔试方式考核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普通本科院校的数学类课程教学存在偏重理论,忽视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不相关,学生所学知识与专业需求不相符,学生学了很多理论知识,却不知道有何用处,学习带有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2职业本科院校数学类课程教学改进的方法2.1课程内容结构设计优化在数学类课程学时有限的情况下,优化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是必要的,尤其是数学类课程理论繁杂,在保证课程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降低课程理论深度和难度,合理整合相关内容,结合专业需求优化构建课程知识结构,实现中学与大学两级数学教学相衔接,做到内容不重复,必要知识不遗漏。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的选取上遵循“保基础,重应用”的原则,强调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运算技能的培养,不追求过度复杂、繁琐的定理推倒、计算,简单原理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加深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知道了知识的应用。传统数学类课程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严格逻辑思维方法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应用数学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突显出课程的实用性,课程内容选择与数学实验相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上与普通本科院校有所不同,撇开传统的教材章节顺序教学,采用知识重构教学,尽可能减少深奥难懂的内容,提倡理论知识够用即可,增加实操性强的教学内容,如线性代数课程里的矩阵与行列式这部分内容加入模型实验进行教学,设置多项式方程组、循环比赛排名模型、平面图形几何变换等内容,结合MATLAB软件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也实现了“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从中接受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自信和热情,激发学生求知欲,降低教师授课难度,教学效果有效提升。2.2课程讲授方式多样化职业本科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数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类课程讲授不能单一采用教师传授的方式进行,而是要突出学生为教学主体。职业本科院校的数学类课程理论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发挥教学法的优势,打破生搬硬套的传统教学方法,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标。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课程讲授采用多媒体、微课、头脑风暴、投票提问、小组讨论、学习心得分享交流、案例分析、翻转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上课前在网上发布学习任务,学生课下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与完成线上任务,即采用“自主、协作、研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研讨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带上课堂,与教师和同学一起研讨,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将抽象理论的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知识应用。这种讲授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升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课程讲授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数学不再是枯燥无趣,而是生动有趣,实现了教学目标。2.3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传统的数学类课程考核主要是纸质笔试,这种考核方式主要对课程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与记忆,学生为了考试通常出现考前突击复习、死记硬背、打小抄等问题,存在考核面窄、片面等诸多不足。部分院校采用“考试+论文”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这种考核也会出现学生完成的论文质量不高,网络抄袭应付了事的现象。因此,传统课程考核方式需要改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职业本科院校针对数学类课程考核提出了“阶段考试+实验报告+自主作业”的考核方式,课程讲授过程中不定期根据学习需要进行阶段性考试,这种考试不是单纯的对定义定理公式的考核,而是对知识应用的考查,实验报告与传统的实验报告不同,没有字数格式要求,学生自主性地完成一个数学实验,将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简单记录下来,形成总结性实验报告。自主作业的考核方式是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内容,如结合自身专业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建立求解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数学实验结果报告等,这种方式更具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鼓励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本专业中做到知识应用,避免出现学生应付考试,知识死记硬背的现象,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态学习,有利于避免学生出现考风考纪的问题,有利于确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和目的。3结束语职业本科院校应我国职业教育需要而生,肩负着培养高品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担,数学类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知识渗透多学科领域。本文提出“保基础,重应用”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创新课程讲授方式,改进课程考核方式,为职业本科数学类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结合院校实际,进一步深入研究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理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打造高水平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4参考文献[1]崔珩,伍晨逸.以学生为中心的建筑类专业课程适应性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9):269-270.[2]张新鸿,李瑞娟,杨栋辉,张华煜.特定形势下理工科院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332-333.[3]怀丽波,玄英晨.新工科背景下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2):184-185.[4]张晓宇,孙宜龙,严星.关于高校实验教学发展的一些探索——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2):212-213.[5]付艳梅.对当前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探讨[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6):66-68.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学生满意度为诊断依据的职业本科数学类课程教学改进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01012010)作者简介:王师,理学硕士,讲师;杨静,经济学博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