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夏季,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扎根一线,紧扣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研学实践、促进乡村振兴等方向,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挺膺担当 躬身实践”专栏,将全景展现学校师生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生动风采。
2025年7月,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院繁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以专业知识为引擎,在科技助老、数字兴农等方面展开为期7天的实践探索,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本次实践团队由10名师生组成,指导教师为杨凯、张兰月,8名本专科生由软件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不同专业组成。团队成员依托扎实的AI技术、软件开发及数据分析能力,精心设计“AI赋能·智享生活”主题活动体系,为留守老人定制反诈培训,为驻村干部提供办公软件优化培训,为农业产业注入直播电商新动能。团队配备“双师指导”:计算机专业辅导员与艺术设计专业辅导员协同带队,前者凭借技术专长把控AI应用落地细节,后者以创意策划提升活动传播效能,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
在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团队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开展“AI反诈课堂”,通过模拟AI换脸诈骗、语音伪造诈骗等场景,现场通过演绎舞台剧形式演示手机反诈设置、可疑链接识别等实用技巧,累计服务老人100余人次,发放图文并茂的《AI防诈手册》100余份。
针对基层治理需求,团队为驻村干部开展“DeepSeek办公提效培训”,围绕数据报表自动化处理、文件智能分类等功能进行实操教学,助力基层办公效率提升。
实践团深入定安县龙湖镇南科食用菌基地,通过湿度传感器数据比对、菌棒生长周期记录等实地调研,与农户共同梳理出“环境参数实时监测难”“病虫害预警滞后 ”“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三大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痛点。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实践团重点宣传了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与海南琼海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联合打造的“嘉积鸭信息系统共享平台”。为海南特色养殖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海科大智慧方案”。南科食用菌基地工作人员纷纷感慨,科技赋能给养殖户带来了切实便利。
在助农直播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运用电商专业知识,结合AI数据分析优化直播脚本,通过实时抓取弹幕关键词调整讲解重点,切实从直播间搭建、话术培训、中控配合、链接上架、下播复盘等各个环节实际参与。
实践团在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调研宣传期间,专程走访清代名臣张岳崧故居,探寻海南历史文化脉络,推动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融合。作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张岳崧“崇文重教、廉洁奉公”的精神遗产与故居内保存的古籍、书法真迹,成为实践团开展“文化数字化”实践的生动教材。
在故居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系统了解张岳崧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成就,重点考察了故居建筑布局、文物保护现状及数字化展示需求。针对故居目前存在的“文献资料数字化存档不足”“文化传播形式单一”等问题,实践团发挥专业优势,现场提出了基于AI图像识别的古籍修复技术—通过高精度扫描与智能算法,可对破损字画进行色彩还原与纹理修复;同时提出利用VR技术开发“张岳崧故居虚拟漫游系统”的初步方案,计划将故居场景与历史故事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内容,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团队形成《农村AI应用需求前期调研报告》《DEEPSEEK智启生活·AI领航》宣传手册等成果,建立“乡村数字服务微信群”提供长效技术支持。参与学生表示:“在田间地头讲解AI技术时,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
此次实践不仅是技术赋能的过程,更是一堂鲜活的“大思政课”,让学生在服务中深化专业认同,厚植家国情怀。据悉,该团队后续将持续跟进乡村AI应用场景开发,推动“DeepSeek助农版”“智能反诈小程序”等成果落地,让科技之光照亮更多乡村角落。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也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打造更多“科技+人文”融合的实践品牌,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高校智慧。(信息工程学院 供稿)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院繁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院繁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团队向村民宣传“AI反诈”知识
团队向老年人群体开展“AI反诈课堂”
实践团深入定安县龙湖镇南科食用菌基地调研
队员们运用电商专业知识助农直播
实践团在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进行调研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