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景展现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在数字化建设进程中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党委宣传部推出“数字海科”专题报道栏目。聚焦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展现数字化转型为学校发展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通过系列报道,凝聚全员参与转型的智慧与力量,共同奏响数字化时代的海科奋进强音。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边疆建设战略指引下,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与新疆理工职业大学跨越4000公里的山海之隔,以师资互通、资源智联为纽带,在职业教育领域奏响了一曲数字化协作的动人乐章,为边疆地区发展注入强劲“职教动能”。
双向奔赴推动职教资源跨域流动
日前,新疆理工职业大学精准选派刘芳军、张德、彭杰等3名骨干教师,赴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专项研修,深度对接信息化教学体系构建、数字化育人平台搭建等前沿领域,通过沉浸式学习交流,锚定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关键节点,加速推动两地职教资源在云端互联、智慧互通,让数字化赋能成为跨越山海的坚实桥梁。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刘芳军老师引入新疆特色“校企双元”教学模式,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与新疆特色产业需求,精心设计课程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彭杰老师治学严谨,严格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经其指导的学生专业能力显著提升;张德老师积极推行“理论+实训”双轨考核体系,有效提高课程通过率,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派遣符修清、钟梅等老师赴疆。其中,钟梅老师扎根新疆理工职业大学,全力投入数据工程系系部及实验室建设,为2025年9月的首次招生做准备。
风雨同舟台风中见证深厚情谊
2024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肆虐琼岛,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受灾严重。危难时刻,刘芳军等3人主动请缨,与海科师生并肩作战。他们不顾狂风暴雨,全力搬运实验设备、守护校园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琼疆一家亲”的真挚情谊。
“当时风大得人都站不稳,但看到那么多实验设备有被损坏的风险,根本顾不上多想,就想着能多抢救一点是一点。和海南的师生们一起扛过这场灾难,感觉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刘芳军老师回忆起台风中的经历,眼神里满是坚定。
表彰致敬彰显对口支援成果
在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院繁星・智启新程”2024年度颁奖典礼上,信息工程学院对刘芳军、张德、彭杰三位老师在教学与抗灾工作中的突出贡献予以表彰,授予他们“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这场颁奖典礼不仅是对三位老师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两校对口支援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
“能获得这个称号,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两校合作的认可。在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的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这里的师生都很热情,像家人一样对待我们。”彭杰老师在领奖时激动地说。
使命担当共绘职业教育新蓝图
从椰风海韵的海南到广袤无垠的新疆,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与新疆理工职业大学以实际行动推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钟梅老师在新疆忙碌建设实验室的身影,与刘芳军、张德、彭杰三位老师在海南深夜备课的灯光交相辉映,这束跨越山海的教育之光,正照亮更多青年学子的成才之路,为边疆建设持续输送人才。
“在海南的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给学生。回到新疆后,我一定把在这里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教学中,让更多的新疆学子受益。”近日,张德在临别寄语中深情地写道。“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带领两校学生共同攻克数据优化难题,为边疆地区的能源发展贡献智慧。”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施金妹说,目前两校在师资交流、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为未来共建课程、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学院将持续为新疆理工职业大学提供建设经验支持,积极传递先进的“岗课赛证”融通教学理念,助力边疆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信息工程学院 供稿)
张德(左一)刘芳军(中间)彭杰(右一)三位老师仔细研究教学材料。
三位老师就学生项目作品进行讨论。
三位老师同数据工程系教师进行交流。
三位老师获得“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