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位于海南省海口市,2006年在原中央美术学院海口校区的基础上筹建,2008年获批成立海南科技职业学院,2018年升格为全国首批、海南省唯一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院校,2019年更名为海南科技职业大学。2022年获批海南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单位,2025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海南省“双高”项目验收,入选国家第二期“双高计划”。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校训和“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服务海洋强国、海南自贸港建设国家战略和海南重点产业需求,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职教属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育训结合、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实施“三全育人”,突出“五育并举”综合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扎实、技术技能娴熟,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国际视野,能够解决较复杂问题、进行较复杂操作,适应现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857人,其中本科生16337人。现有美兰和云龙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244亩;总建筑面积124.48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亿元;校内共有智慧教室217间及实验实训室459间;馆藏纸质图书268.93万册,电子图书148.22万册。设有20个教学单位,28个本科专业,51个专科专业,构建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以航运技术、智能制造、现代化工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群为特色,医药卫生、财经商贸和文化艺术等类专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航海技术)1个,海南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入选教育部“双千”计划微专业3个。建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MOOC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出版校企合作教材41部,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部、省级规划教材7部。承担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4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0个,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79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师德高尚、规模达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89人,其中校外教师折合654人。自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31.01%,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69.36%,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近5年累计不低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占比54.73%。现有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1人,入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培养计划1人;有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技术能手、创新创业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员、有突出贡献技师、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南海工匠”等各类省级称号获得者20余人。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工作室4个;获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人才团队1个,高层次人才269人;68名中青年教师被武汉理工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延安大学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校积极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实施校企“双元”育人。牵头成立省级职教集团1个、人工智能协同育人创新中心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个,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4个,联合牵头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3个;参与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6个,承担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6个;获批立项工信部麒麟工坊实训基地、省级“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实训基地、海南(青年)公共创业孵化基地;合作单位756家,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有校外实训基地228个,开展校企合作项目77个。
学校坚持科教融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面向区域、行业、企业开展科研和技术研发,持续提高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于2021年入选海南省第五轮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机械、交通运输、设计和工程管理6个专业获批为海南省立项建设专业学位硕士点。建有“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航运发展与物权数字化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筹)”“海南文旅融合产品设计和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海南省智慧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自贸港生物医药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研究基地”等5个省级科技创新推广平台及“海南自贸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等13个校级平台。教师科研成绩斐然,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4项;发表学术论文4228篇,其中SCI、SSCI、EI及北大核心期刊收录论文700篇;出版著作186部;获授权专利427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获软件著作权399项。获海南省自然科学奖、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共4项。
学校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已在24个领域获教育部批准开展“1+X”试点工作,获教育部“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突出贡献奖。具有58个职业工种141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2024年获批建设人社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具备药物制剂工等6个生产制造技能培训资质;2025年获批建设海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具备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5个工种高技能人才培训资质。建有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海南省示范船员教育与培训基地,具备海船、内河、渔船、游艇等类型全部适任资格证书培训资质及无限航区船长、轮机长的最高等级培训资质。近五年,开展非学历培训289072人次,服务政府、企业项目1056项。
学校推动“职教出海”,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大数据工程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依托国家级骨干专业,面向孟加拉国Sea-King Marine公司、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等境内外企业、学校,开展课程输出、员工考核、学术交流等服务活动;参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中医学实训室建设;与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联合成立“中哈医养国际联合实验室”;在泰国皇家理工大学建立“黎锦工坊”;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建“中国与白俄罗斯传统民间文化对比研究室”;为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北极大学提供太极和八段锦教学指导;与泰国国王科技大学等8所国外高校签订教育合作备忘录,并与其中4所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多位教师被泰国皇家理工大学、博仁大学聘任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校办学成效显著。近三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级各类竞赛共获奖4199项,其中国际级91项、国家级1020项;创新创业类竞赛项目省级以上获奖17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以上立项555项;本科生在校期间参与科研项目42项,发表学术论文51篇,获授权专利28项。毕业生年度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5%以上,留琼率连续三年突破6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6%。学校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是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改革试点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等。在软科、中国科教评价网、中国校友会及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发布的中国民办职业本科大学排名中稳居第一。《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海南日报》、央广网、人民网、今日头条等20余家媒体报道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320篇次。
中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时期,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强国、教育强省要求,为海南自贸港背景下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海南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贡献力量,以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大学。
(数据截至2025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