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事学院海科红苗苗实践团围绕航海科技探索、生态守护行动及国家通用语言推广三大核心方向,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发展,彰显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
为践行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专业特长,7月2日至4日,海事学院“红苗苗实践团”开展以“智能航海,生态科普服务”为主题的2025年暑期首次社会实践活动。
海事学院院长黎冬楼带领实践团登上全球首艘智能科考与教学实训船“新红专”轮。高级船长刘道坤以电子海图系统(ECDIS)为核心,现场演示动态航线规划、智能预警与潮汐分析等功能,生动呈现智能航海科技的前沿应用,并强调“数字时代中船员经验仍是航行安全的核心”,深化了成员对“科技+经验”协同价值的理解。
在海口海事监管基地参观交流中,海口海事局团委副书记胡萌萌系统介绍了基地职能与运作机制,增进了师生对海事监管的全面认识。随后,实践团队联合海事局工作人员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通过安全知识讲解和救生衣穿戴体验,增强小学生水上安全意识;在红树林旅游区,为游客普及安全知识,向渔民与景区工作者送去清凉物资。在海口红树林东寨港科普中心,刘前老师深入解读红树林生态与文化价值,强化团队的生态保护意识。此次科普实践活动,实现了从“课堂理论”到“社会课堂”的跨越,拓宽了学生专业视野,提升沟通表达等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环保素养,为航海行业建设、安全知识普及与生态保护注入青春动能。
8月19日至22日,海科红苗苗实践团开启暑期最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团队赴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及琼海市,开展“语通黎苗,声传文明”主题推普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期间,团队深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月三广场、琼海嘉积镇及市政府广场等基层区域,面向环卫工人、青少年等不同群体,创新采用发音讲解、漫画解读、场景对话等多元形式,既提升了居民讲普通话的意识,又增强了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的认同。此次推普实践将语言推广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引导大学生党员和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服务社会、奉献基层,为助力乡村振兴和促进民族团结贡献高校力量。
从智能航海的科技探索到海事安全的深度交流,从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到生态与安全知识的科普普及,再到助力民族团结的推普行动,海科红苗苗实践团以实践为舟、以创新为帆,在多元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未来,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发展的航道上,书写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答卷。(海事学院 供稿)
黎冬楼院长一行参观“新红专”轮。
红苗苗实践团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红树林旅游区向游客普及水上安全知识。
普通话推广活动现场。
红苗苗实践团推普活动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