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景泰蓝工艺遇见自贸港创新浪潮,一场关于非遗传承与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在椰风海韵中拉开帷幕。2024年5月19日,在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张小莹副校长带领下,由设计学院院长邱海东、党委书记华世佳、招生就业副院长童枰棋等管理团队及35名学生代表组成的访企团队,走进海南学府文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启校企合作签约暨非遗文创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活动。学校就业办副主任徐东亮、产教融合处处长邢孔多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全程参与,共同见证“职业教育非遗传承+文创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
下午15:00,校方师生踏入企业,首先被琳琅满目的景泰蓝作品吸引目光。在企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漫步于景泰蓝作品展示区,从掐丝工艺的纹样勾勒,到点蓝釉色的色彩搭配,从热带水果系列成功实现的市场化转化,到景区纪念品饱含的文化表达,“非遗+文创”的创新实践生动呈现。师生们近距离观摩掐丝、烧蓝等核心工艺步骤,亲眼见证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跨界碰撞出的绚丽火花,对非遗的魅力产生浓厚兴趣。
企业陪同参观
座谈会上,海南学府文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伟华致欢迎词,介绍了企业“非遗+文创+全域产业”的发展模式,以及在乡村振兴、研学旅行等领域取得的丰硕实践成果。他强调,企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期待与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共建培养体系,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能力。
座谈会现场
张小莹副校长在座谈会上重点阐述了学校的独特定位与使命:“作为海南唯一职业本科院校,我校以软科中国职业民办大学排名第一为强劲动力,肩负着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自贸港产业的双重使命。聚焦海南自贸港文旅产业需求,我们致力于培养“懂工艺、会设计、能落地”的应用型人才。此次合作将充分依托企业的非遗传承基地与产业资源,推动“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即可熟练掌握景泰蓝工艺、黎苗文化元素转化等核心技能,实现毕业即能无缝对接岗位需求。
副校长张小莹博士座谈交流
国礼人才库工艺美术大师贺月红分享了景泰蓝与地域文化融合的宝贵经验。她以黎苗纹样在掐丝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为例,指出“非遗传承不是简单复制模仿,而是要用现代设计语言赋予传统工艺新的生命力”。设计学院邱海东院长也提出合作新设想,计划邀请企业大师开设“非遗工艺工作坊”,同时推动教师走进企业参与项目研发,构建“双师共导”的创新教学模式。
国礼人才库工艺美术大师贺月参与分享
座谈结束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双方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及实训基地授牌仪式。张小莹副校长与丁伟华总经理共同为实训基地揭牌,这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项目研发、非遗传承等方面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根据协议,企业每年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并深度参与学校特色课程开发;学院将组建“非遗传承创新团队”,协助企业开展黎苗文化元素数字化转化、文创产品市场调研等工作。授牌仪式后,贺月兰代表企业向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赠送景泰蓝作品《一路生花》,寓意着非遗工艺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蓬勃发展,校企合作之路繁花似锦。
邱海东教授与丁伟华总经理签约合影
副校长张小莹博士与丁伟华总经理共同为基地揭牌
企业代表赠送作品
活动尾声,35名学生代表在企业技术人员悉心指导下,亲身体验景泰蓝制作。从图案设计到掐丝定型,从釉料调配到点蓝上色,学生们沉浸式感受非遗工艺的精细流程。“原以为掐丝很简单,实际操作才知道需要极高的耐心和技巧,这次体验让我对传统工艺有了全新且深刻认识。”参与活动的学生感慨道。
学生代表参与现场制作
此次合作是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设计学院在职业教育领域又一次创新探索。此前,学院已与海南名匠装饰等企业开展合作并取得良好成效。未来,双方将以“非遗活化”为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文化IP+全域旅游”的融合模式,致力于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输送更多“懂文化、精工艺、善创新”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全力打造职业教育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标杆案例,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校企双方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