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眼前一张张荣誉证书,“海南省万名大学生基层科普行活动优秀科技志愿者”“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优秀工作者”“2024年迎新晚会优秀工作者”“2022年度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记者团优秀团长”“三好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郎俊涛的名字映入眼帘,他是怎样践行学校劳动教育、他怎么有如此骄人的成绩、他背后有怎样的拼搏故事?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近他的世界,探寻他在学校劳育教育中努力、拼搏、成长的足迹。
郎俊涛,男,中共党员,2024级软件工程技术专升本1班学生。从在校读专科开始,他就参加学生社会实践,几年来,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奋斗、奉献与卓越的青春华章,展示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责任与担当该有的模样。
郎俊涛生活照
劳动中求真知,实践中炼担当
通过学校教育,郎俊涛深刻理解到劳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他主动积极参与各项劳动实践活动,为同学们做表率。
郎俊涛动手能力强,他积极参与学校的创新实践项目,并一次次破难题、攻难关,成功登顶。有一次他参加了关于智能环保设备研发的项目,负责部分零部件的制作和设备的组装调试工作。设计图纸、实际操作,他废寝忘食投入设备研发中,乐此不疲。在设备制作过程中,开始零部件尺寸不匹配、设备运行不稳定,面对这些棘手问题,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专业老师,不断尝试改进,最后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成功解决了问题,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他说:这个项目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更让自己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他愿意将劳动带来的快乐分享给更多的同学。
2023年,郎俊涛参加了海南省万名大学生基层科普行活动。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带着科普资料和简单的实验设备,走进了偏远乡村开展科普宣传。科普讲座后,为了让村民更直观地了解环保知识,他亲自制作了简易的垃圾分类模型,现场演示垃圾分类的方法、说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他还手把手教村民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环保用品,鼓励大家从日常生活做起,参与环保行动。在他的组织下,村民积极参与、问问题,现场气氛热烈,活动受到村民的欢迎与好评。郎俊涛也荣获 “优秀科技志愿者” 称号。荣誉不仅是对他付出的肯定,更激励他在劳育实践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也再次让他深刻体会到劳动带来的价值与力量。他决心不断夯实自身成长的根基,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郎俊涛和三下乡志愿者团队成员在定安县偏远乡村开展科普宣传(左一)
2024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海南。台风登陆前,郎俊涛主动请缨参与学院防台风工作。这次他要和同学用透明胶带为公共教学楼教室300余扇玻璃窗贴上“米”字防护网。公共教学楼教室的窗户有近3米高,在上面贴胶带不是容易的事,而且胶带要贴牢、贴实,还要注意美观。郎俊涛来到教室二话没说就开始动手干起来。撕胶带时不小心手指被胶带划破了他也顾不上,坚持和同学们一扇窗一扇窗认真贴“米”字,直到贴好最后一间教室的玻璃窗。当台风“摩羯”肆虐校园后,他们加固的窗户无一破损,避免了玻璃爆裂造成更大的损失。
领悟匠心风范,追求卓越品质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郎俊涛在学习和实践中始终秉持匠心精神,力求做好每一件事。尤其在专业学习上,他如同一位专注的工匠,对知识的追求永不停步。
多次参与劳动实践的他深知扎实的专业基础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因此课堂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的知识。下课后,他努力阅读专业相关书籍,深入研究专业内容,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计算机编程》课是专业课之一,为了掌握复杂的编程算法,他常花大量课余时间进行练习。遇到难题时,他会反复思考、调试代码。有时为了解决一个小小的问题,他都会用数小时去查找资料直到问题解决。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学业成绩的优秀,荣获了2021至2022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两年被评为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三好学生”,成为广大同学学习的榜样。
他还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2022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大学生RPA+AI创新挑战赛中,他和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一个基于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 AI(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项目,荣获三等奖。在参与2022第14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海南赛区大赛中,郎俊涛从创意构思到广告脚本撰写,再到拍摄和后期制作,全身心投入。为了找到一个独特而吸引人的广告创意,他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在拍摄过程中,他对每一个镜头的角度、光线和演员的表演都严格要求,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在后期制作时,为使广告更具感染力,他仔细处理每一个画面细节,精心挑选音乐,力争达到最佳音效。经过不懈努力,他的作品荣获“二等奖”。
学习、竞赛一次次获奖,证书一张张,他赢得了赞誉、掌声,他与国内知名高校的学子站在了同一领奖台上,为学校争了光。他在追求卓越道路上的匠心坚守、执着,令人称赞!
郎俊涛与团队成员在讨论微电影拍摄脚本
投身志愿奉献,传递青春力量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郎俊涛是学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分子。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他倾情奉献、爱心温暖大家。自2021年加入海南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来,他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11.55小时。获2021年驻海口地区高校“爱健康・艾检测”短视频作品大赛“一等奖”,并受主办方邀请拍摄了一部新的防艾宣传片。
他是校园文化活动的记录者。
凭借自己高超的摄影技术,他连续三年主动承担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迎新晚会等大型活动的摄影工作。在《翔宇》话剧表演周恩来少年壮志时,他在舞台边缘捕捉演员坚毅的眼神;当《海科之歌》的旋律响彻夜空,他扛着三脚架穿梭在合唱方阵中抓拍青春笑脸。从诵读比赛里汉服少女的水袖翩跹到迎新晚会上新生军训的颁奖现场,总能看到他背着单反相机忙碌的身影。每次活动结束后,他又独自整理设备,在数百张照片中精心挑选。他拍摄的多组作品被学校官网、公众号采用,成为展现海科学子风采的生动注脚 。
郎俊涛挑选活动拍摄照片
他是校运动会的金牌摄影者。
每年一次的学校运动会是学校重要工作之一。运动会期间,郎俊涛忙碌在赛场的各个角落。他负责拍摄开幕式和比赛画面,对获奖运动员、裁判和志愿者采访报道等工作。烈日下常常要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每一次拍摄时,他都耐心指导获奖选手调整采访站位,细心擦拭镜头水雾确保画面清晰,力争为选手拍出最美瞬间。赛后他主动整理数百张照片至深夜,他用镜头、照片诠释着“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他是迎新工作的暖心服务者。
郎俊涛积极参加学校迎接工作。他帮助新生搬运行李、办理入学手续,耐心解答新生和家长的各种问题。有一次,一位新生因为一时找不到宿舍十分着急,郎俊涛见此主动帮忙他搬运行李,并一路为他介绍校园环境和生活设施,让新生倍感温暖和亲切。整个迎新期间,他始终面带微笑,用自己的热情和耐心,为新生顺利入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校运会期间,郎俊涛采访观众志愿者
注重素养提升,实现全面发展
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郎俊涛深知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因此积极寻求各种机会提升自我,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和实践能力。他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在团中央宣传部举办的青梅计划培训中,他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交流互动。在培训期间,他认真学习先进的宣传理念和创新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项目。通过与其他学员的交流,他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宣传工作的差异,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在培训的实践项目中,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与团队成员合作完成了一个关于地方文化宣传的新媒体作品,得到了培训导师和学员们的高度评价。这次培训极大地提升了他在新媒体传播和文化创意领域的能力与素养。
在共青团海南省委举办的青马工程培训中,郎俊涛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系统学习,他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精髓,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明确了自己的政治方向。在培训的研讨环节,他积极发言,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分享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感悟。他表示,要努力成为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网宣能力提升培训中,郎俊涛认真学习网络宣传的技巧和策略,学会了运用新媒体平台更好地传播正能量。他积极参与网络宣传实践活动,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制作了一系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和志愿服务精神的网络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学校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发布,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有效引导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郎俊涛在劳育实践、匠心传承、志愿奉献和素养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卓越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文字指导老师:韩凤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