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豪,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从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他便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一头扎进学习与实践的海洋,在学术、创新、实践等多个领域开花,斩获荣誉,成为同学们眼中的榜样,他的故事激励着身边每一个人奋勇向前 ,在求知与探索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丁勇豪在数媒大赛国赛现场
学习领域的笃行者
“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学生干部必需得学习好,才能树立榜样,起到带头作用”,身为学生干部的丁勇豪深明此理。大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课堂之上,他全神贯注,不放过老师讲解的任何一个细节,积极回答问题,与老师热烈互动,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课后,他一头扎进图书馆,认真学习专业课程,广泛阅读相关领域的书籍和研究报告,时刻关注最新技术动态,仿佛在知识的海洋中探寻无尽的宝藏。凭借对数字技术的浓厚兴趣,他主动选修跨专业课程,自学BIM、VR等现代技术,遇到难题时,反复钻研,查阅大量资料,甚至不惜花大量时间向专业老师和同学请教,直至完全掌握。
“选择读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就是要能在某一领域学得专、学得精,带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最新的行业理念,在就业岗位上发光发热”,带着这样的初衷,丁勇豪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和学术交流,通过现场宣讲和互动,将这样的理想与信念传递给每一位同学。 在学习的道路上,丁勇豪用勤奋与执着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楷模,带动大家共同进步。

丁勇豪在工作室修改项目材料
创新路上的追光者
在时代浪潮中,丁勇豪以矢志不渝的创新精神,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榜样。他凭借卓越的智慧与不懈的努力,在多个项目中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与社会责任感,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美丽的海南岛,气候宜人,四季温润,繁花常年盛放,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蜜蜂创造了绝佳的生存与采蜜条件。然而,近年来蜜蜂养殖行业存在人员老龄化问题,从业者难以及时学习并运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养蜂劳作。聚焦这一社会问题,丁勇豪带领团队孵化创新项目“智蜂物语”,引入科技元素,采用科技养蜂的方式,吸引年轻人投身养蜂工作。项目初期,面对技术资源匮乏、资金短缺和团队协作困境,他精心规划,分阶段推进。主动联络行业专家、邀请导师指导,整合校内外资源,不断优化技术方案,有效解决蜜蜂养殖因人员老龄化带来的技术应用难题,将科技创新成果精准应用到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中。
“琼崖之旅”是丁勇豪主导的一个数字化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平台项目。面对数据采集艰难、历史资料标准不一和现场调研成本高昂等难题,他一个个跑遍海口市红色革命遗址,与文物保护单位寻求合作,确保数据真实完整。技术研发中,团队多次迭代优化,成功实现革命遗址三维建模,运用VR全景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带来沉浸式参观体验。在时间紧迫和技术故障的双重压力下,丁勇豪积极调配资源,日夜奋战,先后在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崭露头角,成为海南省数字化红色文化保护的标杆。
身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他,敏锐洞察传统医院建设的资源困境。“可生长的装配式医院设计”项目,将环保理念与医疗建筑深度融合。团队调研分析国内外先进医院建筑设计,在发现设计与应用的差距后,进行大量市场研究、现场走访和实验模拟,反复调整设计参数,力求方案兼顾环保节能与医疗功能。与技术公司合作时,丁勇豪引入智能化管理理念,推动建筑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为项目成功实施筑牢技术根基。该项目获得业界专家高度认可,为他申请专利奠定基础。
短短3年的大学学习生活里,丁勇豪在申实用新型专利3个,外观专利2个,软著1个。在创新道路上,他不曾有一刻停歇,努力奋进,不断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每一个青年大学生都应该牢记这句话,自觉主动扛起这份责任”,丁勇豪说。

丁勇豪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奖
竞赛征途的破风者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在竞赛的征途中,丁勇豪宛如一位无畏的破风者,一路披荆斩棘,用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能力,书写迎难而上、勇于争先的励志故事。
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院校,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秉持“强基固本,立足创新,以赛促教,以教育赛”的教学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促进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丁勇豪每次备赛都全身心投入,他总会主动承担起最艰巨的任务。在智蜂物语项目参加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遴选赛省赛的前一天,项目PPT制作没能按时完成,丁勇豪从队友手中接过没有完成的工作,连夜赶制完善项目路演PPT的关键部分。“整个项目我最熟,我来做也是最省时间的办法。”从最初的项目选题开始,他便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精准捕捉前沿热点和社会需求,带领团队确定极具竞争力的方向。在资料收集阶段,他不满足于常规渠道,深入行业内部,挖掘一手信息,为项目奠定坚实基础。技术研发过程中,面对复杂难题,他日夜钻研,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与团队成员反复研讨,不断优化技术路线。
2024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团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距离比赛仅有一周时间,产品原型却在测试中频繁出现故障,团队士气低落。丁勇豪深知此时稳定军心至关重要,他一方面鼓励大家不要气馁,另一方面迅速调整策略。他和队友们连续三天三夜驻守工作室,逐一排查问题。为了获取更专业的建议,他利用自己的人脉,联系到行业内资深专家远程指导。“是真的难!但是总要想办法解决,我不想就这么被打倒”,就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丁勇豪和队员们几经奔走,努力坚持,终于在比赛前一天成功攻克技术难题,使优化后的产品在竞赛中大放异彩,赢得评委们的高度赞誉。
除了自身努力,丁勇豪还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他组织团队开展模拟路演,从演讲技巧、展示逻辑到现场应变,对每个细节都严格把关。他鼓励团队成员分享想法,营造开放包容的氛围,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
丁勇豪,在学习上的勤奋执着、创新时的勇敢无畏、竞赛中的顽强拼搏,都化作了他人生道路上的璀璨勋章。他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可喜的成绩,更为身边的同学树立了标杆,让大家看到了青年学子应有的风采与力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丁勇豪会继续秉持初心,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发光发热,也期待他的榜样力量能够感染更多的人,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追梦者勇敢前行,在各自的人生征途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丁勇豪在比赛中为评委介绍项目产品
(文字指导老师: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