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及通知
海科新闻
海科新闻
02-10
2015
天津职业大学副校长孙诚一行来我校交流
天津职业大学副校长孙诚一行来我校交流2015年2月8日,天津职业大学副校长孙诚率该校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王艳国、党总支书记张莉、党总支副书记张颖等一行14人到我校访问交流。我校副校长陈宗华、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王睿、学工副院长陈奕健、刘欣莉老师陪同。  我校陈宗华副校长主持了两校的交流座谈会,并代表杨秀英校长对孙诚副校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在发展理念、人才培养机制、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创新与成效,并在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等做法上进行了交流。天津职业大学孙诚副校长、王艳国院长对我校的创新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十分认同我校利用自身的特色,主动瞄准国家战略服务于地方、从而达到提升自己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同时希望与我校在精品课程开发、职业技能培训、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两校共同发展。会后,孙诚一行参观考察了我校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基地项目、航海学院的360度船舶模拟实训室。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天津职业大学在规模发展和内涵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校的办学发展也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此次交流活动为两所高校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经双方领导协商达成意向,拟定2015年天津职业大学将接收我校8-10名青年教师赴天津职业大学进修,以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据悉,天津职业大学1978年建校,是我国最早举办高职教育的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也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本次杨秀英校长亲自接见了孙校长一行,通过交流决定海科院与天津职业大学开展校校深度合作。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供稿图为我校陈宗华副校长与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老师们在会上 图为天津职业大学副校长孙诚率等一行人在会上图为天津职业大学孙诚率副校长一行与我院老师们合影
2015.02.10
01-09
2015
我校排球队在2014年海南省大中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中荣获佳绩
我校排球队在2014年海南省大中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中荣获佳绩 2014年10月24日,由海南省教育厅举办、琼海嘉积中学海桂学校承办的海南省大中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圆满结束。在我校领导大力支持下,公共课部的领导和体育教研室老师们的共同组织下,经过六天激烈的角逐,最终获得本次锦标赛的优秀组织奖和男子普通组第五名、第六名。这次沙滩排球锦标赛,我校林斯文、傅人朝两位老师带队,带领由陈云奔、廖世辉、王基学、钟日河4名学生组成的两个代表队参赛。赛前队员们努力训练,老师们通过观察将配合默契的两个队员放在同一组,帮助其提高心理战术素质和熟练技术动作,以饱满的激情、十足的信心参加比赛。在比赛中,两组队员顽强拼搏、机智勇敢、不畏强敌,最终取得较好成绩。据悉,本届锦标赛全省有十所高校24支代表队和七所中学26支代表队的近15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竞赛分为大学专业组、大学普通组和中学组三组进行比赛,采取单循环赛和交叉淘汰赛方式,依据分数排名和胜负成绩决出名次。我校代表队安排在普通组。队员们赛后表示,回去后要加强训练,争取来年取得更好成绩。 公共课部体育教研室供稿 2015年1月6日赛后队员、教练员获奖合影队员及奖牌合影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奖牌由陈云奔、廖世辉同学获得男子普通组第五名由符基学,钟日河同学获得男子普通组第六名
2015.01.09
01-08
2015
我校篮球队在2014年海南省大学生第十届篮球锦标赛中荣获佳绩
我校篮球队在2014年海南省大学生第十届篮球锦标赛中荣获佳绩2014年12月15日,由海南省教育厅举办、海南医学院承办的海南省第十届大学生篮球锦标赛已圆满落下帷幕。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同时在公共课部体育教研室老师的组织下,经过六天激烈的角逐,最终获得该次篮球锦标赛的优秀组织奖和男子普通组第二名。这次篮球锦标赛,我校关洪国、周正军两位老师领队,带领由董明雄、符干博、符建尧、符橡升、吉文浩、李浩、林关平、刘俊、王文康、张力耕、曾文洪、张飞等12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参加。赛前,队员们努力训练、多打练习赛以磨合打法、培养默契的思想和动作配合、增强取胜的信心。而在比赛时,全体队员顽强拼搏、不畏强敌、战胜自我,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据悉,海南省大学生篮球锦标赛每2年举行一次,代表海南省大学生篮球的最高水平。本届锦标赛有来自全省6所本科院校、9所专科院校参加,竞赛分为大学专业组、大学普通组两组进行,我校代表队安排在普通组。大家表示,以后将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公共课部体育教研室供稿 2015年1月5日 我校男篮与三亚旅游航空学院进行激烈角逐我校男篮在决赛中互相鼓舞、加油教练员与队员合影赛后教练员与队员们的合影 我校获得教育厅颁发的奖牌我校获得教育厅颁发的奖杯
2015.01.08
01-05
2015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届)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4届)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目 录第一部分:毕业生基本情况一、学校的基本情况……………………………………………………3二、毕业生的规模与结构………………………………………………4三、毕业生就业率………………………………………………………5四、毕业生就业流向……………………………………………………8五、毕业生的薪酬………………………………………………………10六、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11第二部分:就业工作基本措施与服务一、学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11二、学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服务…………………………………13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发展趋势一、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发展趋势………………………………………14二、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14第四部分: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对学院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影响…………………16二、毕业生就业状况对学院人才培养的影响…………………………16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是2007年5月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学校在原中央美术学院海口校区的基础扩建而成。学校现有9个二级学院,建设航海、石油、制药、机电、太阳能、建筑、汽修、财经、旅游、物流、通信、计算机、健康、邮轮、艺术、管理等38个专业,在校生7000余人;已规划教育科研用地1200亩,取得土地面积843亩;校舍建设面积2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9.6万册,电子图书2200GB;校园网络覆盖面100%;校内有148个实训室,各专业拥有一批先进设备;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约8227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超过12000元,取得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化工项目一项。学校设有校园内勤工助学、技能大赛奖助学、少数民族奖助学,2014年奖励面达30%。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4%以上,各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实现了学校毕业生毕业后“高薪、阳光、体面”的就业目标。学校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现已建成校内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基地2个。2013年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得到了浙江、上海职业教育专家们的高度赞扬,专家们说:“从实训室和教师队伍建设来看,你们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在江苏、浙江、上海的同类高校中是没有的;从学生管理方面来看,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诚实守信,拥有扎实的技能基本功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学校始终贯彻“强化技能,突出特色,培养符合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要求,能够持续满足航运业及其他行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教书育人质量方针,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专业内涵建设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就业工作构建了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了高质量、高就业率、高效率的就业教育管理服务目标。截至2014年9月1日,2014届专科毕业生1682人,其中1581人参加就业,就业率94.00%(不包括升学、参军入伍学生)。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满意度,其中就业分布在海南省内就业人数1285人,省外就业人数296人,升学继续深造109人、应征入伍10人、未就业和暂缓就业人数101人。二、就业规模及结构 1.201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统计表 表2‐1 201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统计表学院专业参加就业人数 签约人数升学入伍人数暂缓就业灵活就业人数未就业人数 国际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232301000工商企业管理10497861007会计979510002旅游管理736501008商务英语111100000市场营销575000007观光农业7700000物流专业908260107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4401000生物制药技术949400000化工设备维修技术2200000石油化工生产技术868600000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565400002应用电子技术262400002模具设计与制造242300001数控技术363300003机电一体化技术71700000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4514302002太阳能工程学院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9479003012航海学院航海技术154142021011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444100003电子商务414101000移动通信技术595600003软件技术464500001艺术学院艺术设计2018860002广告设计与制作151500000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9900000动漫设计121201000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182160007015合计:168215811091012089注:其中升学109人,10人入伍不包括在毕业1682人数中2.2014届毕业生就业结构分析 2014年参加就业毕业生共1682人,其中男生1268人,女生414人,男女比例约为2.33:1。省内生源地毕业生1285人、省外生源地毕业生397人 ,比例约为2:1。省内就业率为77.79%,省外就业率为17.6%。三、就业率 2014届截止10月1日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4.00%,初次就业率比2013年初次就业率有所提高。其中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见表2-2)。从柱状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各学院与2013年就业各分院就业率的分析数据(见图2-3)。 表2-2 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序号学院毕业人数 签约人数升学入伍人数就业率1国际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46243093394.27%2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18618601100%3机电工程学院3583470296.94%4太阳能工程学院94790084.04%5航海学院1541420292.31%6信息工程学院1901830196.34%7艺术学院565416097.22%8建筑工程学院1821600187.99%9合计168215811091094.00%1 就业率=(签约人数+升学人数+应征入伍人数)/毕业生就业人数 从柱状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各学院与2013年就业各分院就业率的分析,其中生物制药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航海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比2013年有所提高。(图表2-3)表2-3 各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与2013年就业率分析图四、就业流向 1. 地域分布 2014届毕业生主要流向仍为海南省,占毕业学生总数的77.95%。在海南省以外地区,广东、广西、安徽、北京占据前列;在海南省内地域分布中,海口市为59.88%,三亚市为16.21%(见图2-4),近8成海南省内就业的学生选择在海口、三亚两个城市。 表2-4 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图2. 单位类型分布 在2014届的毕业生中,超过一半的毕业生毕业后进入民营企业就业,比例达70.02%。表2-5 2013、2014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对照表就业部门2013届就业比例2014届就业比例城镇社区0.530.13高等教育2.111.01国有企业3.452.72机关2.000.7科研设计单位10.32农村建制村0.470.13其他13.8223.28其他事业单位1.110.57其他企业70.7370.02医疗卫生单位3.100.25中初教育单位1.700.89表2-6 2014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图3、签约时间 对2014届毕业生进行的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在签约毕业生中,40%左右毕业生在2013年11、12月找到了工作,60%左右的毕业生是在2014年3月到6月之间获得录用通知(见图2-7)。 五、薪酬 1. 实际薪酬根据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薪酬分布如下图所示。总体来说,2014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约为3600元。其中,处在较高薪水区间,即4300元/月以上的毕业生比例为15.21%,而3800元/月以上比例为36.62%。表2-8薪酬分布六、择业价值观 图2-9 毕业生择业价值观分布 在问及毕业生哪种职业目标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时候,毕业生都有40%的高比例选择了“获取工作生活平衡”。而一般意义上认为重要的、关系个人发展的目标,如“成为技术专家”或“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排第二和第三,各有10%多一点的比例这提示毕业生比较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第二部分:2014届就业工作基本措施与服务 一、我校的毕业生促进就业政策措施 (一)落实条件保障机制。学校杨秀英校长和各二级学院院长、书记和就业副院长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学院院长、书记和就业副院长为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保证就业工作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校院两级党政领导通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深入毕业生及其家长中等方式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党委要求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全员参与,特别要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工作,工作措施要深入细致,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事关大局、事关稳定、事关民生、事关学生切身利益和成长发展的大事来抓。二级学院院长与就业副院长签订目标管理协议事宜,明确学生顶岗实习待遇文科2200元/月,理科2800元/月,省内就业目标达到100%,省内专业对口率达85%。(二)完善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机制。高度重视“双困(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通过讲座、单独咨询等形式,缓解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给予一对一的求职技巧辅导,适时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同时每年根据海南省就业局文件要求,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申请就业补贴,给困难家庭毕业生每人1500元的求职补助金,2014年度共支出近61500万元。此外,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设立了“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及时把单位招聘信息通知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人员;建立了针对就业信息不畅通毕业生的就业微信群、QQ群,经过筛选后,第一时间把招聘信息有针对性地发送给毕业生。(三)强化校院互动机制。2014年4月,学校下发《关于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干部联系学院工作的通知》,建立校级就业工作人员联系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制度。要求在联系期间,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干部除协助各二级学院做好学生常规的就业工作外,还举办毕业生咨询服务周活动,内容涉及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基本流程、改派手续、协议书签订、个性咨询等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举办讲座,让毕业生对就业的相关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各二级学院就业副院长对此项活动也十分重视,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在校园里现场耐心细致地解答毕业生的疑问,广大毕业生踊跃参与,积极提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创新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学校把就业状况作为招生计划制定、质量评估、经费投入、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调整、班子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针对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适当调减2014年招生计划,及时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做出反应。 二、毕业生促进就业指导服务(一)注重就业指导的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注重对学生整个生涯规划体系的培养。从低年级开始就进行自我认知、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大学一年级由辅导员在班级开展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年级系统学习专业基本理论。三年级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了解怎样做一份吸引人的简历、如何去应聘和面试。毕业前夕则是解答学生在实际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逐一指导。(二)培养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教高厅【2007】7号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明确了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不可或缺的课程。我院自2010年就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就业指导课程标准,目前初步建设成为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保证了我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学校还推进“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体系”,该体系分为毕业生的职业倾向、在企表现、工作后的职业成就三个子系统,通过对应届毕业生及毕业后工作一年的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到个体学生职业倾向、人格等特征与各自的职场表现、社会成就间的关系,把握学生整个成长过程的关键点,了解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的规律,奠定进一步优化、细化、深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2012年,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特色,在总结多年就业指导课程授课经验的基础上,学校杨秀英校长主编了具有海科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本书结合体验式授课教学模式的特点,注重操作性和实践,并已出版。(三)结合实践,对毕业生实时进行指导。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我们要求学生的自荐材料不能千篇一律,既要简洁明快,又要重点突出;针对学生对于社会、单位了解较少的情况,学院努力为毕业生把好关,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资格进行审核。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了解如何毛遂自荐,如何面对面试中常见的问题,注意在面试中的细节和礼貌,从而帮助大多数学生都能从容面对单位的面试,为就业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降低心理预期,先找一份和自己能力、技能相近的工作,积累经验并提升自己的社会阅历,在寻求发展。同时鼓励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以及人才短缺的行业就业,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采取灵活形式就业,调整好毕业生的择业定位,积极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缩小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发展趋势一、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表2-10 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情况指标 2012 年2013年2014年就业满意度 94%95%97%近三年的数据反馈,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影响因素有:社会整体薪酬呈上升趋势,整个社会乃至学校对就业观念的引导,“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的影响,学生对初次就业的就业期望值的改变等,以上各种因素使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整体上升,但学校将会跟随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的导向,做好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二、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由下表2-11可以看出,两届毕业生相同专业的对口就业率有升有降,反应毕业生所学专业及就业态度的变化(其中2014届增设6个专业)。表2-11 2013-2014届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对照序号专业名称2013年对口就业率2014年对口就业率1报关与国际货运88%82.6%2工商企业管理85%83.7%3会计83%91.8%4旅游管理84%83.6%5商务英语95%72.7%6市场营销89%80.7%7观光农业2013届没有此专业85.7%8物流专业85%88.9%9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75%75.0%10生物制药技术79%96.8%11化工设备维修技术2013届没有此专业50.0%12石油化工生产技术81%97.7%13机械设计与制造86.17%91.1%14应用电子技术97.22%73.1%15模具设计与制造96.00%91.7%16数控技术93.22%86.1%17机电一体化2013届没有此专业93.0%18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98.69%95.9%19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90.12%75.5%20航海技术98.93%90.3%21计算机网络技术84.00%84.1%22电子商务85.71%87.8%23移动通讯技术2013届没有此专业89.8%24软件技术86.11%89.1%25艺术设计100.00%85.0%26广告设计与制作75.00%100.0%27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2013届没有此专业88.9%28动漫设计与制作80.00%83.3%29工程造价2013届没有此专业80.8%第四部分: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一、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影响学校 2014 届有 29个专业, 每年还根据专业招生录取情况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招生专业进行必要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趋势对专业方向进行细化,例如2014年毕业生与2013届毕业生相比,新开设了6个专业机电一体化、工程造价、移动通讯技术、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以应对市场的需求。力争每个招生专业都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二、毕业生就业状况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学校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以“走出去、引进来”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实现形式,强调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 各专业紧密结合本专业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特点,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密切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例如,物流管理专业创建了“多学期工学交替、渐进式顶岗实习” 的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立了“工学结合、做学教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等;从而增强了办学活力。学校依据毕业生反馈的就业状况, 除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与时俱进,在就业指导方面各专业通过增开就业指导课加强“职业前瞻教育”,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认知,帮助学生正确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未来职场,选择工作时更谨慎周全,同时在工作中摆正心态,更好地适应职场。
2015.01.05
01-01
2015
我校杨秀英校长一行到石化汉地阳光和海南炼化有限公司考察调研
我校杨秀英校长一行到石化汉地阳光和海南炼化有限公司考察调研2014年12月30日,学校杨秀英校长、张敬畅副校长、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曹维良院长以及化工学院师生一行80人,到我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单位海南汉地阳光石化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海南炼化有限公司进行考察、调研。上午11时,杨校长一行首先来到了海南汉地阳光石化有限公司,受到汉地阳光石化有限公司王东升副总的热情接待。王副总给我校师生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情况,并观看了公司的宣传片,对公司文化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学生分别前往该公司的油品检测中心、生产基地、总控室等地进行考察。期间杨校长、张副校长、曹院长从毕业生质量、工作岗位、学生实习、就业的工资待遇、学生的生活情况等多方面开展深入调研。随后,杨校长一行人驱车前往中国石化海南炼化有限公司,在这里同样受到了该公司的热情接待。公司专门委派工程师为师生讲解了海南炼化的发展历程、企业的职能、生产装置的分布、产业规模等。并带领大家参观了公司。师生考察结束后,曹维良院长做了重要总结,他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考察能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全新的认识,坚定学习的信念。返程途中,杨校长、张副校长在大巴车上和同学们分享了这次调研的成果。杨校长对比了两家公司学生实习期间与正式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后,对同学们说“在一个企业里要想调岗必须要做出成绩必需要将工作做好,至少要学会三个岗位的技能,才有能力和资格调岗”。同时杨校长讲述了自己本人的经历,并希望同学们谨记三点:一是要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二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永远是我们去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我们;三是不论工作还是学习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要有诚信和感恩的品德。在考察、调研期间,杨校长看见“汉地阳光”正在进行二期建设,并得知2015年该企业能接受石化专业100余名实习生,十分欣慰。据悉,本次参加考察的是我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3+2”本科班和汉地阳光励志班的学生。考察的单位是我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建立的两家深度校企合作企业,其中中国石化是行业领头的国有大型国有企业,汉地阳光石化有限公司是洋浦地区规模较大、机制健全、运行稳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通过本次考察,同学们在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同学以前认为石化厂工作一定特别累、特别脏、污染严重,到了现场发现工作环境绿树成荫,松软的草坪上鲜花怒放,甚至在厂区里还看见了企业种的一些地瓜;到了工作场地,发现技术人员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实现了对厂区内大型设备的控制,偌大的厂区里竟见不到几个工人,不禁被这里的高度自动化吸引;看见一个个几十米高林立的化工设备,几十万吨的储罐,从心理上感受到一种震撼。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现代化工生产的“大型化、自动化、机械化”。因此,大家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准确的的定位,并为自己选择海科院、选择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感到欣慰。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闫浩供稿 2014年12月31日图为中石化工程师通过沙盘向见习学生学生介绍企业的规模等 图为杨校长一行在汉地阳光石化公司生产厂区外围的合影图为杨校长在返程途中和学生分享调研时的成果图为中石化海南炼化厂区
2015.01.01
12-31
2014
我校教师到海南汉能光伏有限公司调研
我校教师到海南汉能光伏有限公司调研2014年12月23日,我校太阳能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朱以龙、代理教学副院长彭金银,教研室主任韦建德教授、专业任课教师刘亚兰、张雅娟等一行五人到海南汉能光伏有限公司调研并看望了在这里工作的顶岗实习学生。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了位于澄迈保税区的海南汉能光伏有限公司,我校朱以龙老师一行受到公司生产总监王海涛、人力资源管理部总监柯进、生产部经理邱有龙等领导的热情接待。海南汉能光伏有限公司,隶属于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10月13日落户海南省海口市综合保税区,是海南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研发制造基地。生产部邱有龙经理带我校老师参观了海南汉能3MW国家光伏建筑示范项目和展厅。在交谈中,海南汉能光伏有限公司生产总监王海涛表示愿为我校太阳能学院在校学生企业文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开展知识讲座和提供生产车间给学生参观,并与我校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希望与我校太阳能学院的相关专业教研室在专业建设、科研、教研、专业技能鉴定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同时我校老师也表示同意在太阳能光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实企业文化并提前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考虑为海南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员工提供机会,在我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英语方面的再教育。交谈结束后,我院老师来到学生新搬入的宿舍区,了解学生的生活工作情况,学生们表示:在汉能工作,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不错,希望实习结束后能留在汉能继续工作。(太阳能工程学院供稿)我校老师在海南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前合影海南汉能光伏有限公司领导与我校老师交流
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