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务处
教务通知
教务通知
04-08
2022
喜报:我校教师获批8项教育部第一期供需对接育人项目
喜报:我校教师获批8项教育部第一期供需对接育人项目近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教学司函〔2022〕7号),我校共获批8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在全省高校中所获数量位居第一。教育部今年首次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我校自去年12月申报通知下发起,积极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经教学单位申报、专家审核、立项信息核查,推荐了9项申报本次就业育人项目,其中8项成功获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本次供需对接育人项目的成功立项,是对我校长期以来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成绩的肯定。学校将与供需对接的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中企盈飞(北京)会计服务有限公司、滕泰科技发展(大连)有限责任公司、青岛鹏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开创者时代体育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杭州尤看运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一砖一瓦科技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共同推动项目实施,加强项目过程管理,落实落细合作内容,为项目实施提供环境和条件支持,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督促项目负责人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沟通联系,在合作协议约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营造良好的就业育人氛围,促进我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教育部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立项名单 公告链接网址:http://www.moe.gov.cn/s78/A15/tongzhi/202204/t20220406_614176.html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教务处2022年4月8日
2022.04.08
04-08
2022
热烈祝贺海南科技职业大学2022年成功获批9个职业本科专业
热烈祝贺海南科技职业大学2022年成功获批9个职业本科专业近日,据海南省教育厅高教处《职业本科教育2022年拟招生专业备案结果(海南)》获悉,海南科技职业大学2022年职业本科和专升本专业准予备案共计40个,其中本科专业26个,专升本专业14个(专业目录详见《职业本科教育2022年拟招生专业备案结果(海南)》)。学校2022年申报的10个拟新增本科专业中,共有9个职业本科专业(含2个恢复专业)经教育部审核通过,批准备案招生,具体专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专业、药学专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企业数字化管理专业、舞蹈表演与编导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康复治疗专业(恢复专业)、制药工程技术专业(恢复专业),获批通过率达90%。教育部2022年一次性批复学校9个职业本科专业,彰显了学校坚实的本学基础与育人成效,为学校进一步丰富专业建设、优化专业布局奠定了基础。未来,学校将继续提升现有办学条件统筹各类优质教学资源,继续发展前景专业,加强专业建设规划,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职业本科专业内涵建设,切实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优质人才及智力支撑。职业本科教育2022年拟招生专业备案结果(海南)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教务处2022年4月5日
2022.04.08
03-14
2022
关于同意赵宗警、陈志科等三名同学转入我校的公示
我校于2022年2月24日至28日接到三名学生的转学申请,具体情况如下:赵宗警,男,系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2021级专科层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因个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不感兴趣,无法做到继续安心学习完成学业。现申请转入我校2021级城建学院工程造价专科层次学习。陈志科,男,系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2021级专科层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因个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不感兴趣,无法做到继续安心学习完成学业。对工程造价专业感兴趣,现申请转入我校2021级城建学院工程造价专科层次学习。李昕格,女,系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专科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因个人对护理专业不感兴趣,从而造成心里压力负担,经常寝食难安,曾因经常失眠恍惚,在宿舍下床时摔倒崴脚发生骨裂。因从小喜欢做化学实验类的操作,一直希望学习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现申请转入我校2021级临床医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科层次学习。经审核,以上三名学生提供的材料,其中赵宗警、陈志科两名学生为海南籍贯学生,2021年高考成绩高于我校专科层次工程造价专业当年在海南地区录取最低分数;另一名学生李昕格,为山东籍贯学生,2021年高考成绩高于我校专科层次护理专业当年在山东地区录取最低分数。且各项转学证明材料齐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文件中关于转学的规定。经2021—2022学年第十一次校长办公会议讨论研究,同意以上三名学生转入我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文件要求,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2年3月14日至2022年3月18日止。若对以上3名学生转学资格有异议,请电话或书面向我校教务处反映。反映情况和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应署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对线索不清的匿名信和匿名电话,公示期间不予受理。教务处联系人及电话王利 冯莉颖 电话:0898-65969983地址:美兰校区石油大楼915室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教务处 2022年3月14日
2022.03.14
10-18
2021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关于申报202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各单位:为做好我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工作,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使教研与教学相结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并落实《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海科教字﹝2021﹞17号)文件要求,现启动202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希望各单位积极组织申报,现将申报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项目研究范围202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设以下几类:1.职业教育研究类;2.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类;3.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类;4.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类;5.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类;6.信息化教学类;7.学生管理类。教改项目指南详情见附件1。二、申报对象与条件1.申报对象为我校教职工。2.鼓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40岁以下青年教师积极申报。3.申请人只能申请一个项目,在研校级项目负责人,不能再次申报,但可以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其他项目,课题组成员中须有2名及以上的本科在校学生参加。4.申报省级教改项目未入围者,经本人同意可认定为校级。5.申请课程改革专项负责人不限年龄、不限职称。6.预计评审时间为11月10日前,优秀2021年校级教改项目将直接推送申报2022年省级教改研究项目,并与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同时组织评审(参考海科教字﹝2021﹞17号),省级教改项目将不再单独组织申报评审。三、申报材料及时间请各教学单位予以重视,积极组织教师申报教改研究项目及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根据往年省级教改项目名额推算,本次推送名额不少于10项。请各教学单位关注申报时间截点,勿错过申报时间。申请受理时间自即日起至2021年11月5日,纸质申报书3份,同时发送电子版至教务处教研科912盛开老师处。联系电话:13576022749,电子邮箱:963572246@qq.com。四、其他事项本次评审分校级教改(普通类)和课程改革(专项类)。申报普通类的项目,填报附件2申请书;申报专项类的项目,填报附件3申请书;两个类别的校级项目,都有推送省级教改项目的名额,具体数额待省级教改项目通知下发,结合申报数量,由教务处核定后,在评审前公布给各单位。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关于申报202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rar 教务处 2021年10月18日
2021.10.18
09-27
2021
关于同意翁翔超同学转入我校的公示
关于同意翁翔超同学转入我校的公示教务处于2021年9月27日收到到翁翔超同学的转学申请,具体情况如下:翁翔超,男,系青岛城市学院2020级本科层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由于青岛气候多变,导致其身体不适,主要症状包括皮肤干痒、严重失眠及精神状态欠佳。入学一年以来,难以适应北方饮食,频繁出现腹泻情况,对身体健康造成显著影响,诸多因素严重干扰了其个人学习和生活。鉴于该生大一学业成绩不甚理想,故自愿申请降级转学,拟转入我校2021级会计学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本科层次学习。经审核,该生为海南籍贯学生,2020年高考成绩高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当年在海南地区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且提交的各项转学证明材料齐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文件中关于转学的相关规定。经2021-2022学年第三次校长办公会议讨论研究,同意该生转入我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文件要求,现对该生转学事宜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1年9月27日至2021年10月3日。如有对该学生转学资格的异议,请通过电话或书面形式向我校教务处反映。反映情况和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并需署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对于线索不清的匿名信和匿名电话,公示期间不予受理。教务处联系人及电话王 利 电话:0898-65969983地址:美兰校区石油大楼915室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教务处 2021年9月27日
2021.09.27
09-15
2021
关于2022届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安排的通知
关于2022届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的通知各学院:2022届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已陆续启动,为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完善毕业论文档案管理,根据《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特拟定2022届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请各学院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按时落实学院相应工作:一、2022届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总体要求1.各学院、专业教研室要高度重视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认真执行《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文件的规定,按照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和规范化要求执行,并结合学院管理工作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加强和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管理,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和此教学环节的正常秩序。2.各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录入须在2022年3月28日前完成,以保证学生毕业顺利离校。二、2022届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档案材料要求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档案袋中装入两本材料:一是毕业论文(设计)正本,二是完成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手册。两本材料的装订要求和所需内容请参照相关规定执行。三、有关过程管理及材料报送的时间要求各学院组织学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遴选与学生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申报与审批等工作。选题确定后,各学院要加强对学生(特别是未在校学生)的指导工作,切实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对2022届毕业生,学校将使用维普论文检测系统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检,并根据《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执行,请各学院提前告之学生并做好宣传指导工作。具体时间要求如下:请各学院认真组织好2022届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按时将上述材料纸质文档报送至教务科,电子文档发至812833914@qq.com。特此通知。教务处 2021年9月15日
2021.09.15
09-13
2021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成功开展2021秋季学期前职业本科课程建设培训
2021年8月19日-8月24日由教育部规建中心应用型课程联盟主办,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承办,2021秋季学期前职业本科课程建设培训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开展。本次会议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张振笋秘书长主持,同时邀请到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讲师团、吴现波、戴士弘、崔佳、符亚男等专家进行线上讲座培训。全校参与培训教师近2400人次。本次培训主题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最新政策解读、课程开发“三级矩阵”培训、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项目式教学专题培训、基于学生学习的课程设计、如何打造活力课堂等角度展开研讨。结合思政课程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把与人思政的元素,融入课堂。用“重构生态”的方法,重新定位了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关系,还原了教育本质。19日上午,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讲师团,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欧阳河教授对国家职业教育最新政策进行了解读,阐述了“职业教育”这个概念。针对职业教育最新政策,欧阳河教授对发布背景、发布清单、政策流向和基本精神作进一步解读。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以学生为中心,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提升经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图示:欧阳河教授解读国家职业教育最新政策19日下午,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讲师团的潘宇教授、刘春媛教授和郭玲玲教授等专家在讲座中围绕《应用型课程开发的迭代升级》、《一、二、三级矩阵开发》和案例说明等内容,对参培教师进行了指导和培训。潘宇教授从课程定位、设计、实施、评价四个方面,详细生动讲解《应用型课程评价标准》。刘春媛副教授指出一级矩阵的开发过程需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制定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即确定门课的数量、质量和序量),将门课的地位与作用(门课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展示出来。郭玲玲副教授从矩阵样式、矩阵表的撰写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说明了二级矩阵的生成过程,并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卫生统计学课程为例说明了毕业要求分解为教学目标的过程以及项目的遴选。张苗副教授分析了二级矩阵与三级矩阵的内在逻辑关系,结合案例阐述了项目教学目标、课点等概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法和教法,以及科学合理地设计考核办法。图示:潘宇教授讲解课程建设四要素20日-21日,吴现波教授为帮助教师深化对“课程思政”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的认知,整体上掌握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设计和开发融入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元素,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提炼、课程思政的原则与方法等方面作了精彩讲解和案例分享。吴现波教授还提到了上海经验:香油盐模式-思政+专业、思政为源,专业为流,让思政课有专业味;菜中盐模式-专业+思政、专业为体,思政为魂,让专业课有思政味。在三个多小时的培训中,全体参训教师认真投入,积极与专家交流互动。整个培训过程气氛热烈,培训结束时,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图示:吴现波教授讲解课程思政内涵22日-23日,戴士泓教授提到了课程改革的三个原则、课程的三个转型、三个新的观念、课程改革的六种模式和案例分析。其中课程改革的三个原则指的是突出德育、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戴士泓教授指出“课改”不等于“教改”,“课改”是教师层面的改革,而“教改”则是涉及“教师、院系、学校”三个层面,包含“教学、管理和环境”三个要素的综合性的改革。从实际案例中提出问题,分析并学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并应用到解决新的实践问题中去。实际案例中的问题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产生“学有所用”的成就感。正确理解项目课程的实施,是实现项目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我校教师将结合实践进行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和评价,并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继续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扎实推进学院各专业的教学改革。图示:戴士泓教授生动分享课改项目原则24日,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崔佳副教授围绕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结构设计展开《基与学生学习的课程设计》培训,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的符亚男副教授以教学过程的心理活动和教学活动相结合为引入,展开《如何打造活力课程》讲座。专家从显性学情、隐性学情和他者学情等三个方面引出学情分析的内容应是与学生知识、技能、认知相关,与学生心理、学习方法相关和与教师回应学生的方式相关的内容,指出应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共性”问题,关注“差异”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帮助及辅导。崔佳副教授通过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经验,逐一分析了每一种方法的应用领域和使用特点,运用大量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拓展讲解,在训教师反映收获颇丰,意犹未尽,并尝试结合自身授课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情分析方法。图示:崔佳副教授展示课程设计新模式图示:符亚男副教授提出如何提升课堂活力本期培训结束后,各教学单位组织了有关本次培训内容的研讨会,在教师自由讨论环节中,多位老师从课程建设、课堂管理、学科建设、竞赛科研、企业元素导入和人才输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围绕着高等职业教育两个根本问题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来展开,从改变和重新构建学生的学习生态入手,将教师们最为关注的学生管理问题、课程设置实施问题、课堂操作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都做了剖析和分享、析当前教育困局以及破解之道。通过梳理“教与学”“听与讲”的教学关系,如何去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的关系。结合思政课程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把与人思政的元素,融入课堂。用“重构生态”的方法,重新定位了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关系,还原了教育本质。秋季开学前培训让我校全体教师进一步理清了课程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明确了课程建设的方向,为下一步专业和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展开奠定了基础。我校将继续紧紧围绕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把培育和创新发展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增强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意识,促进教师基于能力本位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能力提升,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2021.09.13